让你将一篇文章打开的动力来自——标题
让你看完第一段还看第二段的动力来自——第一段
看完第二段还看第三段的动力来自——第二段
好的文章层层嵌套,没有一句话是多余,每句话之所以写下来,都是为了引导用户看到下一句,这就是写作中的滑滑梯理论。那么,要如何做到这样的效果。
1、开篇要有代入感
什么叫代入感,即与我有关。如跟我目前的工作 ,生活状态、家庭背景等等有联系;我熟悉的,曾经见过的,有人提过的,像社会热点,娱乐八褂等。
光是大家熟悉的事物还不够,要怎样在第一段去呈现这些大家熟悉的事物让代入感更强。“场景化的描述”所谓场景化,即:具体到某一件事,某一个动作,某一个细节,甚至某一句话。打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场景,让大家不知不觉融入其中。
2、观点一定要与众不同
大家的耐心都很有限,前面不要太啰嗦,第二段就要抛出自己的观点了。举一个大家熟的现象,对于这种现象 ,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怎样的,而你的观点又是怎样的,观点一定要与众不同。
3、给出有理有据的例子论证你的观点
为什么你是这样认为的,有什么事例能支撑你的观点。为了让文章更加丰富饱满,在素材方面,可以引入名人名言,一些经典的话语。引用时候,尽量使用经典的电影台词,歌词等。然后再加一些生活中的事例,尽量不要举伟人古人名人的故事,因为那种距离感太远了,给人感觉不接地气。可以的话举社会上的,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例子,实在没有例子,自己随便编都可以。
在创作的时候,文章的逻辑框架,基本遵循:总分、总分总、并列式、对照式等。在此推荐阅读语文书箱相关写作指南。
4、标题
接下来有一个跟内容一样重要的部分——标题。
如果说内容决定了一篇文章生命力的长短,那么标题则决定了一篇文章的生命力旺盛。好的标题,让文章自带光芒。
写标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:
4.1.内容方面:
故事性:戏剧色彩
关键词效应:与我有关,与社会有关,与大家讨论的有关。
反差性:引人好奇
煽动性:焦虑型 、情感型。
4.2.句式方面:
疑问句:为什么XXX?怎么才能XXX?你知道XXX吗?
陈述句:讲述一件新奇的事,如我穿越半个中国去睡你。陈述句本身是一种比较平淡的语气,因此使用陈述句的时候,尽量表达一些比较不平淡的事情。
反问句、对偶句、设问句,只要语文课本提到的等等,怎么有感觉怎么来。
以上的环节,是写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思逻辑,总结起来:一个吸引人的标题,第一段举现象代入场景,第二段抛出与众不同的观点,第三四五段,用不同的例子举证。第六段总结,引用一句经典电影台词之类的收尾。
说这些的目的,是为了告诉大家,其实我们从小掌握的写作技巧已经够用了。不要有写作压力,人人都可写作,人人都会写作。
所有文章,结构不外乎如此,而为什么有些人写的好,有些人写的差。答案不外乎多写,多看,多记。坚持坚持再坚持。(送一碗鸡汤给大家!)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20/0101/09/16213460_883575015.shtml